发布时间:
2021年08月20日 /
来源:
私募掌柜 /
浏览:
856次

投资方向的转变,先前的投资房地产到如今的投资私募

日前,根据私募排排网资料显示,17家上市公司认购23只私募产品,认购资金总规模高达16.27亿元,创出历史新高。在监管不断强化的背景下,私募行业发展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越来越明显,有很多投资者纷纷转向私募基金。

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私募?主要以下原因:


1.私募聚集了投资界的尖子生
很多投资人都知道,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很多是从公募基金出来的,属于在市场磨砺后出来自主创业的尖子生。
如果过往业绩表现一般,是不敢轻易“下海”,从公募基金跳槽到私募基金公司的。毕竟公募基金可以公开宣传、推介,具备一定品牌效应,也有券商、银行等多渠道合作的基础,做出来的产品是不愁卖的。只要自家产品不出大问题,在同行业对比中取得个中等或中等偏上即可。
而私募基金,如果没有过硬的实力,基金经理过往业绩不够亮眼,很可能在产品募集时都无法完成规定金额的募集。所以,作为“尖子生”才有资格跳槽到私募基金,也才有能力在摆脱各种限制后取得超额收益。

2.为客户量身定做
私募基金由于受基金运作所需资金数量及投资者人数有限等约束,私募基金对每位投资者的认购起点都要求较高,在我国认购门槛为100万,而在美国对冲基金的最低投资额度则高达300万美元。监管部门设置100万的投资门槛,不是为了限制投资者,而恰恰是为了保护投资者。
一般来说,越成熟的高端投资者,其风险识别能力更强,风险承受能力也更强。因此,设置100万的投资门槛是以资金量为指标,隔离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普通投资者。 其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,更有可能为客户量身定做投资服务产品,组合的风险收益特性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资要求。

3.牌照资源稀缺
市场上的私募基金机构不是想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就可以成为,想销售基金就能销售。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机构必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基金业协会)办理登记备案,取得“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”,才能进行私募基金的管理。
能开展基金销售业务的机构,必须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证监会”)取得“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证书”,才能接受基金管理人委托销售基金。
随着基金业协会和证监会对私募基金行业的监管加严,“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明”和“基金销售牌照”也开始变得越加难以申请,能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和销售资格的机构也变得稀缺,那些不合规的基金管理机构也在监管的严要求下逐渐退出市场,私募行业也因此变得愈加规范。 

4.私募管理灵活性
私募基金较公募基金有相对较长的封闭期,在封闭期内私募基金不能随意的进行份额的赎回和退出,这也就意味着基金经理掌握着基金管理的主动权,能在封闭期内对基金进行更灵活的投资管理。
私募基金组织结构简单,经营机制灵活,日常管理和投资决策自由度高。相对于其他机制复杂的组织机构,在机会稍纵即逝的关键时刻,私募基金竞争优势明显。

5.私募是优质的资产
很多投资人也注意到了私募基金的“封闭期”,一般私募基金会设立一年的封闭期,部分基金封闭期甚至是三年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时间拉长了,在投资体验上会差一些。但对于基金经理来说,时间是投资最好的朋友。很多高成长性的公司需要时间孵化,更多的时间能让企业的价值更好的发挥。同时,“封闭”也减少了投资人“追涨杀跌”的不良习惯。
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投资者都是时间的朋友,典型例子是美国的股神巴菲特、飞利浦.费雪等。他们都是在漫长的投资中,依靠坚定的意志,获取超额收益。前者获得了稳定的年化20%收益,靠着复利成为世界投资大师。后者数十年投资中,强调不要把精力花在赚许多次小钱上,许多投资的收益高达数百倍。
这就是时间的价值。用时间换空间,对于许多股民而言,钱只是不断的变成某只股票,经历短暂的持有后,在盈利十数个点后就抛出。往往收益还不稳定,经常会有股票被“套牢”。
这不是真正的资产配置,就只是短线的博弈与投机。这种习惯也带到了基金投资上,由于基金的仓位限制,往往在“高位”需要抛出避险。所以在交易行为上,很多投资人也把基金当做“稳健”的股票,不断的“高抛低吸”,赚取交易差价。殊不知,高昂的手续费以及时间的浪费正在消耗掉一轮不错的行情。

我们可以多一点耐心,将基金作为一项优质的资产,长期持有。就像我们购买理财一样,少一些交易,多一份等待。应以需求为导向、以竞争为基础、以创新为引领,大力支持基金行业市场。凡是过往,皆为序章。展望未来,尽管我国资本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我们充满信心与期待,坚信基金将会成为资本市场一股重要的建设力量。
联系我们
服务热线
020-82529502
微信客服
微信扫—扫或点击二维码沟通→